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你那邊幾點?臺灣電影雙年展《日曜日式散步者》導演黃亞歷現身

  • Date:2017-11-07

由駐洛杉磯辦事處臺灣書院與UCLA電影資料館所共同舉辦的「你那邊幾點?台灣電影雙年展」,於昨(5)日下午7時在,在漢默爾美術館(Hammer Museum)的比利懷爾德戲院(Billy Wilder Theater)舉辦第四場活動,放映《日曜日式散步者》,並邀請該片導演黃亞歷由台灣專程趕來,參與映後座談。

《日曜日式散步者》是一部實驗性質濃厚的紀錄片,故事的背景為1933年,由台籍青年楊熾昌、林修二、李張瑞、張良典等人共同組成的風車詩社(Le Moulin法文,原意為紅磨坊),為最早引進現代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詩人團體。當時的他們正值青春年華,對生命充滿創作的憧憬與能量;同時却在殖民統治下,也出現了身份認同的困惑與掙扎。

這部橫跨1930至1950年代的紀錄片,全片以日語發音,忠實呈現了現代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從法國傳到日本、再傳到台灣的文化移動路徑,同時反映出這種思潮進入台灣以後,本地創作者如何回應它的態度。這已經不全然是一種異文化的純粹接收,更是一種從根植的土壤中混合再生的新思維。

《日曜日式散步者》片名沿用楊熾昌的詩作,「日曜日」是指日文中的星期天,意思是詩人帶著星期天一般的心情到處游蕩散步,用全新的眼光投向世界,並且在人群中找尋靈感。這部獨特的紀錄片,以重演與檔案影像構築而成,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,拼貼出虛實交錯的影音紀錄,間歇穿插詩句,激發觀眾去做更深層的思考。

純粹的藝術電影一般而言並不太容易被觀眾完全領略,但留至深夜參與對談的觀眾,反映卻出奇熱烈;有些詢問創作風格,也有些詢問使用語言,另有些著眼於當時的政治環境是否影響文藝創作方向等。由觀眾的踴躍發問,證實了導演確實已透過影片,開啟了觀眾的多元想像空間。許多熱情的觀眾,甚至圍繞著導演發問到戲院趕觀眾的最後一分鐘。

這部顛覆傳統紀錄片的作品,因為表現的手法新穎大膽,又饒富詩意,受到國內外各大影展的一致肯定。曾榮獲第53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,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首獎、另入選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影展、鹿特丹國際影展、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等殊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