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臺灣錄像藝術家陳志建作品洛杉磯展出

  • Date:2015-07-08

洛杉磯臺灣書院為增進臺灣藝術家國際交流能量,續與位於聖塔蒙尼卡(Santa Monica)「第18街藝術中心」(18th Street Arts Center)合辦台灣藝術家作品展系列,自本(7)月13日起至829日推出當代青年錄像藝術家陳志建作品「流動」(Flowing)

洛杉磯臺灣書院主任紀東陽表示,中華民國文化部為鼓勵文化人才從事國際駐村創作與交流活動,今年6月甄送陳志建前來「第18街藝術中心」進行為期3個月的駐村交流。他從事錄像藝術創作逾十年,作品主要圍繞於「時間」議題。

陳志建說,本次展出作品主題靈感來自今年62號英國「每日郵報」(Daily Post)一則標題為「新理論證實人生只是幻覺,如果你不觀看它,那麼現實並不存在!(Your entire life is an ILLUSION: New test backs up theory that the world doesn’t exist until we look at it)的報導,講述澳洲物理學家特拉斯科特(Andrew Truscott) 助理教授近期在一項有關物體移動的實驗中所作出的結論表示,物體特性有兩種:粒子或波,實驗結果發現這只取決於你測量這個物體的方式。這證明了測量才是關鍵。如果你不觀察它,那麼現實並不存在的。

這理論開啟一個想像,相異的主體各自存在的過程即是一連串對時間進行收集,以存在對應一種收集行為,並將這過程分為選擇、取得、保存與價值4個階段。展覽選擇一盆植栽作為收藏之對象,即為第一階段,並透過三件作品來陳述後續階段。作品「流自慢-漾」以觀看的作為取得時間之方式,記錄一處城市角落,一個已被忽略的風景,時間透過一張張影格儲存,或有遺失,但已足夠,拼貼時場再現作為保存之方式。作品「拾光」,以光為媒介,書寫界線為取得方式,時間如有重力般的被牽引至邊界,滑落,將其重複拾起於水平面上作為保存之方式。作品「紀念碑」,從凋落那刻將這結束立起,以銅塑其姿態,緬懷那片燦爛,給予十平方釐米的空間,供奉這曾經存在的價值。

陳志建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,現為藝術團體「豪華朗機工」4位成員之一。於挪開影像手法及程式技術後,他的作品以一種略帶憂傷而沈靜的美感被表達出來,置身於他所創造出來的影像空間之中,時間不再以線性的方式流動,空間也跳脫出格式化的規範,讓觀眾將大腦中所儲存過的、潛意識或非潛意識中的記憶經驗重新拼貼組合。透過運動拍攝裝置及視覺切割的程式,他將時空濃縮於二維影像空間,轉換時差片段為記憶片段。他作品中經常一閃而過的浮光掠影,可能是某個城市的一角、某個自然風景的切片、或甚至是某個建築的部分,從中我們彷彿可以聽到時間流動的聲音、摸到"空間錯置的稜角。